校长郑有良教授带队参加第七届全国作物遗传育种学术会议

点击数:2015-12-17 14:57:05

11月18至22日,由中国农业科学院主办,河南农业科学院承办的第七届全国小麦遗传育种学术研讨会在河南郑州召开。中国工程院院士刘旭、程顺和、赵振东与来自美国、德国、墨西哥、中国等国家有关高校和科研单位的1000多名代表出席会议。

  校长郑有良教授率领我校师生21人参加大会。郑有良教授主持了大会特邀报告,周永红教授主持了研究生论坛。

  魏育明研究员代表四川省小麦育种攻关团队作了《“十二五”四川小麦育种研究进展》专题报告,向全国同行介绍了四川小麦育种团队近5年来在首席专家郑有良教授的带领下,紧紧围绕四川小麦生产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进行联合攻关,取得了8项很有特色的阶段性成绩:一、培育小麦新品种47个,其中,国审品种3个,有4个品种区试产量超过400公斤/亩;二、产量取得了新突破,“十二五”品种较“十一五”区试和生产试验产量分别增产20和27公斤,增幅为6%和8%;三、培育了一批高产、优质、多抗优良后备新品系,其中10个品系在2015年四川省区试产量超过400公斤/亩,表明进入400公斤育种平台;四、及时发掘新抗源,有效应对了条锈病新小种的威胁;五、人工合成小麦育种利用成效显著。人工合成小麦第二轮应用培育了13个小麦新品种;利用中国四倍体-中东节节麦合成的新合成小麦,培育了高产优质早熟新品种蜀麦969及其一批正在参加各级区试的优异新品系;六、野生二粒小麦育种应用初见成效:利用野生二粒小麦与小麦品种川农16等杂交回交,已育成一批优良新品系,部分优异品系已参加区试;七、绵杂麦168是首个通过国家、四川和甘肃多生态区审定的杂交小麦,据农业部统计,绵杂麦168是首个累计推广面积超过100万亩的杂交小麦品种;八、利用黑麦、华山新麦草等8个外源物种,创制了抗病且综合农艺性状好的易位系;建立了外源染色体片段高效检测技术与易位系快速创制的新方法。

  我校5篇学术论文进行大会报告和墙报展示,伍碧华研究员作了题为《野生二粒小麦NAM-B1导入普通小麦的表达性能及其品质效应》的大会报告,硕士生王智强在硕士生论坛做了题为《小麦新寡分蘖基因定位及其验证》的学术报告,并获得优秀研究生报告奖;硕士生林宇的墙报获得优秀奖。

\
校长郑有良教授主持大会特邀报告


\
魏育明研究员汇报“十二五”四川小麦育种研究进展

\
伍碧华研究员作大会报告

\
赵振东院士(左二)给王智强(右二)颁发优秀研究生报告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