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物超级新品种选育

点击数:2015-11-03 10:23:48

以核心种质群为基础,充分利用抗逆、营养高效、品质优异、高配合力的新材料,采用常规遗传改良技术和生物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综合利用株型选择、提高光合效率、改善库源关系、发掘杂种优势潜力等作物超级新品种选育方法,选育作物超高产新品种、优质专用型新品种和抗旱(节水)、耐瘠、广适型新品种。其中水稻超级新品种比对照品种增产20%以上,较大面积(150亩以上)试验产量达900公斤;玉米超级新品种比同一生态类型的对照增产20%以上,部分光热资源丰富高产区(15亩以上)试验产量达900公斤,丘陵、多熟制区规模化(10亩以上)试验产量达700公斤;小麦超级新品种比对照增产20%以上,高产区(15亩以上)试验产量达600公斤。优质专用型新品种的产量比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营养及加工指标达到国颁的一级标准,抗旱(节水)耐瘠广适型新品种,在干旱条件下比对照品种增产10%以上,在灌溉条件下,水分利用效率提高20%以上。到建设末,育成稻、麦、玉米等超级品种2~3个,优质专用型品种3~5个,抗旱(节水)耐瘠广适型品种2~3个。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发表论文4~6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充分利用抗逆、营养高效、品质优异、高配合力的新材料,采用常规遗传改良技术和生物高新技术相结合的技术路线,综合利用株型选择、提高光合效率、改善库源关系、发掘杂种优势潜力等作物超级新品种选育方法,选育作物超高产新品种、优质专用型新品种和抗旱(节水)、耐瘠、广适型新品种。

超级水稻新品种选育理论和方法的改进和创新:(1)针对西南稻区寡日照、高湿度、小温差的生态条件,及农村劳动力缺乏、土壤相对瘠薄的现状,通过进一步改进杂交稻株叶型态,提升“重穗型杂交稻理论”,选育“重穗协调型”超级杂交稻,即在现在重穗型超级杂交稻的基础上,保持单穗重5克左右,适当增加分蘖力,有效穗达到15-16万,株型适当紧缩,光合效率高,光合产物转运流畅,根系发达,抗倒力强。(2)以构建的西南稻区核心种质为材料基础,以常规育种技术为主体,集成群体改良、分子育种和穿梭育种等多种技术手段,按“重穗协调型”株叶型模式结合抗逆鉴定、品质检测技术等,提高光合效率、改善库源关系、发掘杂种优势潜力等作物超高产育种方法,提高产量潜力,聚合优质、高产、抗病(稻瘟、白叶枯等)、抗虫(飞虱等)、耐旱、耐低温和高温等性状新基因,创造品质优良、抗病虫、抗耐逆境、高产高效的亲本材料,培育“重穗协调型”超级水稻新品种。目前已新选育目标不育系川农1A、冈2480A、冈201AD23A,恢复系蜀恢202、蜀恢498、蜀恢158和蜀恢538等。2005-2009年共选育杂交稻新组合60余个,其中国家审定10余个,被农业部认定为超级稻5个(协优527、金优527、准两优527、K优527和D优202),推广面积2亿余亩,产生了较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通过省级审定小麦新品种12个,其中国审品种1个。育成品种在累计推广种植3000余万亩。新增小麦产量6.3亿公斤,新增社会经济效益9.5亿元。

选育了一批高产、优质和多抗的“川单”、“荣玉”、“正红”系列新品种26余个。其中,国家审定3个;比对照增产15%的超高产、多抗、优质超级新杂交种1个,比对照增产10%以上超高产新杂交种3个;达到四川省玉米育种攻关规定的增产8%以上的突破性新杂交种3个。育成品种累计推广面积约2000万亩,直接经济效益约10亿元。

通过省级审定的大豆和油菜新品种各3个和1个。

选育的水稻、小麦和玉米等品种在生产上大面积种植和推广,创造了较大的社会经济效益。总计达30亿元。